大滇说茶1001夜,XX味之熟茶篇。所谓的XX味,当然并不仅仅是味道,味,也含了品味的意思,所以,XX味,也有品味XX普洱的意思,其中也涉及到制茶的一些基本看法。XX味之熟茶篇,就包含了XX制作熟茶的基本理念以及制法。这也有助于茶友了解XX熟茶的基本状况。
大滇认为,熟茶的基本要点是:醇。由此衍生了几个概念,醇香、醇厚、醇和。如果熟茶不醇,则不是好熟茶,这是大滇的基本判别原则。醇香、醇厚、醇和代表了熟茶的三重境界。要么醇香,要么醇厚,要么醇和,好熟茶,大滇就分为这三类,也努力往这三个方向努力。而要达到这三个方向,就得从基本的制作工艺开始:
一、发酵
大滇相信,只有好原料才能发酵出好的熟茶,所以,选择较好的毛茶来发酵是第一要务。如果毛茶内质本身比较差,比如都是黄片,那你怎么能设想发酵出醇香、醇厚的茶呢?似乎,在普洱茶行业,默认的规则都是,最差的茶拿来发酵熟茶,卖不掉的毛茶拿来发酵熟茶。
也曾有一种极限情况,某些劣质生饼卖了若干年无法销售,回到茶厂,蒸汽解散,变回毛茶,重新发酵成熟茶销售。因为对于熟茶,要看出好坏是较难的。我也曾听说过烘青茶卖不掉用来发酵熟茶的例子。所以,在我们谈发酵之前,必须确保声明,原料是优质晒青毛茶,然后,经过了适度发酵,才有可能成为好的熟茶原料。
即个人偏好的熟茶,一定是经过适度发酵的,发酵程度为7-8成。关于发酵程度,各个品牌有自己的偏好,这一点无可厚非。轻发酵的茶,叶底会更加柔韧些,褐色,看起来更漂亮。但容易保留部分生茶的特性,比如涩味。大滇飞扬认为,既然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各自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即藏生茶,饮熟茶,品老茶。熟茶就是为了饮用而生,那么发酵得较轻,需要更久的存放来改变,有悖于发酵熟茶的初衷。而适度发酵,应该是熟茶的正道。小括号一下(对于粗老的原料,应该重发酵)。7-8成发酵,是怎样的情况,请大家参照大滇以前的文章,普洱熟茶的发酵度。
适度发酵,意味着在3年后,这个茶会是适合饮用的。这里,又会有初学的茶友问:熟茶不是现喝吗?为何又是三年?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喝新的熟茶,容易上火。相信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新熟茶有火味,容易上火是常识。三年后,茶变得醇和,更加适合饮用。
太多的茶友跟我说,不喜欢喝熟茶。甚至某些错误的观点认为,老茶客是不喝熟茶的,喝熟茶的人,意味着水平不高。甚至,因为喝熟茶,而感到自卑。高人,老茶人都是不喝熟茶的。而大滇,会提倡各位茶友不时喝喝熟茶。固然,生茶有很多变化,非常吸引人,生茶的层次感更丰富,生茶更有韵味……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