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摇青视频,大红袍手工摇青

茶叶摇青视频,大红袍手工摇青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10 15:45:53 / 阅读数量:0

很多朋友对于大红袍手工摇青和茶叶摇青视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斗鱼红半月和大红袍区别

都是中国茶叶中的名茶,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1、原产地不同:斗鱼红半月产于福建省福州市,而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

2、茶树品种不同:斗鱼红半月采用福建省本地的乌龙茶树品种,而大红袍采用武夷山的大叶种茶树品种。

3、加工工艺不同:斗鱼红半月是一种半发酵茶,采用传统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经过摇青、揉捻、发酵、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而大红袍是一种全发酵茶,采用传统的红茶制作工艺,经过摇青、揉捻、发酵、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

4、外形和口感不同:斗鱼红半月的外形呈现出半圆形,色泽红褐,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而大红袍的外形呈现出扁平条索状,色泽红褐,香气独特,口感浓郁。

总的来说,斗鱼红半月和大红袍都是优质的中国名茶,它们在原产地、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外形和口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为什么大红袍七泡有余香

大红袍能冲泡7~8次,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采摘稍成熟的嫩芽,经过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等工序制成。大红袍具有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的特点,冲泡后汤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匀齐、香气清锐浓长、滋味醇厚、味醇甘爽、饮毕杯底留香。大红袍经过多次冲泡后,会格外凸显出馥郁清鲜的兰花香气,可谓是“七泡有余香”

三、云海大红袍做法

1、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2、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3、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4、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叶下凹的“汤匙形”,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茶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5、杀青: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6、揉捻: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7、走水焙: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8、簸扇、凉索与拣剐: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9、炖火与趁热装箱: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四、大红袍的茶叶,泡出来怎么是绿色的

1、因为大红袍在制作的过程中是比较快的速干的,也就是绿色叶子迅速变为褐色叶子,所以冲泡后是会显示绿色。

2、大红袍属于发酵半发酵的乌龙茶,也称为青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

五、陆仙正岩大红袍保质期

大红袍茶叶能存3~5年,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采摘开面三四叶(新梢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制成,其干茶经过烘焙而成,保质期相对于绿茶、红茶更长一些则,保存得当,可存放3~5年时间。大红袍茶只有保存良好,才会使其色香味保持长久。对于已经发霉或变质的茶叶,我们不应该才喝,因为茶叶变质后会滋生许多细菌,这样的茶叶喝了对人体有害无益。

六、大红袍每年几月产

1、1:大红袍茶,从4月中下旬到5月初开采,6月份初制,第一次焙火,7月后到中秋节焙二道火,一般在六七月份就能买到了。不同时间段上市的大红袍焙火程度不同,六七月份多属于轻火茶、中轻火茶,十二月份上市的火功更高,这样的大红袍茶滋味十分甘醇。

2、2:大红袍的制作时间轴从每年的四月开始,4月中下旬到5月初达到开面采的要求后,开始采摘,然后是摊晾、走水、做青(摇青、揉捻、炒青)。到了6月份进行初制,也就是第一次焙火。岩茶的焙火,讲究的是文火慢炖,以利于将茶叶的品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3、7月后到中秋节,大红袍茶会陆续焙到二道火,进一步地稳固茶叶品质。

4、所以大红袍茶一般在六七月份才能买到

七、大红袍有点酸是怎么回事

大红袍是一种名贵的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区。大红袍的味道应该是甜润、浓郁、芳香的,但是如果品尝时感觉有点酸,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保存不当:如果茶叶保存不当,如存放在潮湿或不透气的地方,会导致茶叶发霉、变质,产生酸味。

2.泡法不对:泡茶时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茶叶过度氧化,产生酸味。

茶叶摇青视频,大红袍手工摇青

3.茶叶质量问题:如果大红袍的茶叶本身存在问题,如茶叶老化、受到污染等,也会导致酸味。

因此,如果品尝大红袍时感觉有点酸,可以检查一下保存方式和泡茶方法是否正确,或者考虑更换茶叶品牌。

关于大红袍手工摇青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相关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大红袍这一茶叶的多个方面,包括其所属茶类、价格、历史背景、口感以及与其他茶叶的区别。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旨在解答关于大红袍是否属于高档茶以及其价格是否高昂的疑问。一、大红袍的茶类与价格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其价格因品质…
在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生长着一种独特的岩茶——大红袍。它不仅是茶艺爱好者的心头好,更是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瑰宝。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香气高雅的特点,让它成为了众多茶饮中的佼佼者。传说中的大红袍大红袍的传奇故事始于明朝。那时的皇帝患有重病,…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武夷山岩茶有五大枞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武夷山岩茶有五大枞的知识,包括岩茶的枞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一、十大名枞都是什么品种1、武夷岩茶十大名丛:大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大红袍,作为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著名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赢得了茶友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将一一解答关于大红袍茶叶价格的相关问题。一、大红袍的一般价格关于大红袍的一般价格,市场…
一、武夷山金奖大红袍价格一览武夷山金奖大红袍的价格因其品质和产地而有所不同。下面是武夷山金奖大红袍的价格一览表1、一级武夷山金奖大红袍每500克约为1000元。2、二级武夷山金奖大红袍每500克约为800元。3、三级武夷山金奖大红袍每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