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普洱茶树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12年普洱茶树怎么栽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普洱茶茶树种植技术
1、为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最佳方法是现开现栽。
2、栽植茶苗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松土。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
3、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
4、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二年六月中旬进行或第三年春茶采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
5、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15厘米处用整枝剪剪主枝,第二次在离地25厘米—3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第三次在离地40厘米—45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要求剪口光滑。第二、三次定型修剪也可采用平形修剪机修剪。
6、轻修剪。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通过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7、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次—2次,时间宜在春茶采后(5月上中旬)或秋末(10月中下旬)进行。
8、方法:用修剪机或篱剪剪去冠面3厘米—5厘米的枝叶,即把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梢剪除。
9、深修剪。茶树经多次轻修剪和连年的采扎,树冠衰退,分枝密集,瘦弱,形成“鸡爪枝”层,叶张单薄,对夹叶增多,应采用深修剪,剪除“鸡爪枝”层,以形成新的树冠。深修剪一般4年—6年左右进行一次,具体应视树冠情况而定。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中下旬)进行。
10、重修剪。重修剪对象是未老先衰的茶园和一些树势衰老,但骨干枝仍较健壮的茶园。修剪时间:宜于春茶提早结束后(5月中下旬)进行。方法:一般离地35厘米—4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先用篱剪剪去粗枝,后用修剪机进行。
11、采取一年的“三锄两砍一深翻”的管理方法。使茶树养分充足;适时、适度的修剪。修剪三五年后,增加产量也便于采摘;采摘的方法要科学合理,禁止过度采摘,对当年春茶适度采摘。每枝保留2片当年新叶新芽使茶树树冠扩展。
二、古树和老树有什么区别
1、一是,从外观上看,古树生长旺盛、枝叶仍然浓密、茂盛;老树则不然,树干枯朽,枝叶枯败、稀疏,一派颓败之气。
2、二是,古树年龄都在几十或上百年,年份甚至更长,但任然生长良好。而老树则是,年龄不大,而生长衰败、树干空朽、枯枝败叶,濒临死亡
三、普洱茶树和红茶树区别
1、普洱茶属于黑茶类,而红茶属于红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类、红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和黑茶类六大茶类。
2、普洱茶滋味醇厚,独具陈香;红茶滋味甘醇、鲜爽,甜香馥郁。一个是陈香,一个是甜香
四、普洱茶树品种哪种好
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培养型古树茶,通常舌底带苦,香气冷静而生津,条索以灰,白,黑三种为主,新茶茶汤偏淡黄,重闷后金黄,以通透发亮为上,叶底深青色,叶背无毛为上。代表茶品:老曼娥,贺开古树茶。勐库大叶种,因为相对临沧的海拔遍及比勐海高,其条索通常不及勐海粗大,芽叶粗大健壮短窄,口感上苦涩强而生津极强,敏捷而快,香气偏淡,叶底以如绸段面柔软,光泽度好为上。
五、普洱茶树种分类
1、普洱茶树类型主要有古树、乔木和苔地。
2、古树茶:古树茶生长在高海拔,土壤有机含量高的地方,其茶树扎根比较深吸收的矿物质多,泡出来的营养成分和物质比普通的茶更好,更容易让人体吸收,还能加强人体免疫力,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
3、乔木茶:乔木普洱茶是根据茶树的分枝习性进行命名的普洱茶。其寓意是该普洱茶的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也称大树茶。
六、树叶子茶是什么茶
大叶茶,是茶叶的一种,按照茶树叶形大小,茶叶可以分为大叶茶与小叶茶,大叶茶的特点为云南特有的茶种,原产于西双版纳、普洱等地,是制作普洱茶的原材料。
七、世界上最久的普洱茶树
千家寨上坝-古茶树王,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普洱茶野生茶树,树龄为2700年。位于上坝平地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6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解析大益7542普洱茶价格:年份、批次与市场因素
2025-05-27 14:06:26大益普洱茶系列:7452、7572、7752等茶品差异解析及选购指南
2025-05-30 08:18:34熟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熟茶工艺是哪年开始的)
2025-08-06 00:55:49了解普洱茶市场消费者需求,购买普洱茶的消费者特点
2025-08-05 01:36:44普洱茶的正确冲泡方法及茶叶洗涤次数建议
2025-08-03 0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