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我国饮茶风尚也始于什么的蜀地」

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我国饮茶风尚也始于什么的蜀地」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23 01:09:52 / 阅读数量: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和我国饮茶风尚也始于什么的蜀地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以及我国饮茶风尚也始于什么的蜀地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普洱茶的文化起源

1、在唐朝,普洱市属银生节度,因此普洱茶当时叫作银生茶;宋朝时,朝廷为了与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建立了以茶易马的茶马互市,为了运输方便,普洱茶被制成紧团茶,销往川藏地区。

2、元朝时,普洱茶被命名为普茶,是市场上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明朝到清朝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有记载道: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因此,普洱茶一名沿用至今。

二、v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

1、普洱茶不属于任何茶,是一种新茶类

2、根据《中国茶叶大词典》对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定义,基本茶类是茶鲜叶经过不同制造过程形成的不同品质成品茶的类别。再加工茶类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原料经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叶产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类中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后发酵而形成的再加工产品,因此,不能归于黑茶类。

3、此外,从茶类发展的先后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于11世纪前后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后,按照茶类发展的先后来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类。

三、乔木茶的特点

1、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2、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3、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

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我国饮茶风尚也始于什么的蜀地」

4、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5、第四、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

6、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四、古诗词对茶的雅称

1、茗,为茶之雅称,常出现在诗词之中,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

2、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关于宋代普洱茶的饮茶风尚特征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