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茶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下,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茶友的喜爱。关于普洱茶的品试标准,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旨在探讨普洱茶品试标准的合理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普洱茶品试标准的局限性
目前,官方及很多人常用的试茶法,在一个标准的器皿里几克茶几重泡出的汤,以色、香、味、耐泡度为评茶指标。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只代表着部分茶类一贯评试标准。对于普洱茶而言,这种方法显然并不适用。普洱茶每一泡的变法都非常微妙,每一种冲泡手法都能呈现不同的品感。每个茶区的汤质表现都不相同,制程也稍有不同,特点不同,存放环境不同,更因为湿度与温度的原因,国内每个地区对于普洱茶的口感差异性更大,口感习惯更是不同。试茶标准如何制定,值得我们深思。
普洱茶品试标准的创新思维
普洱茶讲究的是“越陈越香”,是“品茗级”,是茶的内部时间,是茶性的成熟度,是滋味及香型的稳定表现。我们是否,能换个评试思维,放弃一些表面性的、易变的、不稳定的及难经推敲的目前所谓的评审要素(如香味,单纯的苦涩刺激感,新茶的饱满度等),而用更深一层的体感(如津,甘,韵,气)去作为一种品饮过程的感受标准?
重手试茶的误区
重手试茶,试出的只能是缺点,却会掩饰了普洱茶相比其他类茶里最出彩的优点。常用的重手法试新茶,看似简单易懂,有人却不负责任地灌输一些“经验”如什么“三泡不掉水”就能说明茶质,苦涩能较快转为回甘生津的就足以说明是好茶,但茶滋的延伸及体感的延伸呢?如果是试已有几年转化的茶呢?老茶呢?港仓、广东仓、台湾仓、大马仓、各地的家庭小仓的茶呢?太多的不同因素下,不同的口感习惯下,普洱茶变化之复杂是目前没法完全理解的,如果简单地用口腔感觉评定,那这普洱茶在世上也辉煌不了几千年。
好茶的标准
那什么是好茶呢,我个人觉得,除了口腔的表现,还要有着绵长体感表现的茶。好茶并不容易找到,但如果没有持久体感和丰足茶韵的茶,是不会成为好的普洱茶。简单的如三泡不掉水的茶多如牛毛,但并不见得都会是好茶。普洱茶好茶其实就三个词:持久,风韵,渗透力。
普洱茶品试标准的未来
试普洱茶,应该是试其在冲泡中各种变化的持久表现力,而不是瞬间的口腔暴发力。茶随着时间和适合的转化条件不断向成熟迈进,试茶及品饮的标准如何能有真正的统一?冲泡和品试普洱茶,我认为还不宜给它套个框框,过急地给它定下带有浓重主观色彩的标准。
借用邹炳良老厂长的一句话吧,对于普洱茶,我们都还是小学生,还要不断地学习……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解析大益7542普洱茶价格:年份、批次与市场因素
2025-05-27 14:06:26大益普洱茶系列:7452、7572、7752等茶品差异解析及选购指南
2025-05-30 08:18:34熟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熟茶工艺是哪年开始的)
2025-08-06 00:55:49了解普洱茶市场消费者需求,购买普洱茶的消费者特点
2025-08-05 01:36:44普洱茶的正确冲泡方法及茶叶洗涤次数建议
2025-08-03 0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