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卡古树普洱茶的特点_勐宋那卡古树茶特点

那卡古树普洱茶的特点_勐宋那卡古树茶特点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06 00:39:37 / 阅读数量: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那卡古树普洱茶的特点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勐宋那卡古树茶特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普洱茶易武和那卡哪个好喝

1、那卡更符合大众口味,更好喝一些

2、那卡古树茶是拉祜族纯手工传统制茶方式加工,条索紧结、芽头较为瘦小;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高昂、经久耐泡;春秋茶香气更为突出,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

3、那卡大树茶,比不上易武的香气,班章的茶气;却没有布朗山的苦、格朗河的涩。确有它独特的回甘持久、入口润甜,非常适合大众口味!

4、易武普洱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是江内茶中之上品。

5、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二、那卡古树茶值得收藏吗

非常值得收藏,那卡古树茶的主要特点是:拉祜族纯手工传统制茶方式加工,条索紧结、芽头较为瘦小;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高昂、经久耐泡;春秋茶香气更为突出,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值得推荐收藏!强烈推荐收藏。

三、勐库最好的茶

娜卡(又称那卡)那卡是拉祜族译音,也写作娜卡、腊卡、纳卡,普洱茶产区的山头名称,那卡古树茶即是讲的此山头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百年以上茶树所产的普洱茶。,那卡古树茶即是讲的此山头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百年以上茶树所产的普洱茶。那卡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茶区内大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所产的云南普洱茶。

四、那卡茶在勐海各个山头的排名情况

勐海有八个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那卡古树普洱茶的特点_勐宋那卡古树茶特点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五、那卡金芽古树茶砖外形

那卡茶属高香型古树茶,那卡古树茶的特点为:条索紧结黑亮,芽头较为瘦小,其蜜香浓郁,茶气十足,因此被誉为小班章。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回甘生津明显,入口润甜,茶汤入口尽显醇厚、滑、润喉,叶底肥厚,色泽墨绿。

那卡茶产自那卡寨(那卡寨距离大曼吕盆地5公里),其在勐海的名气可以与南糯山、班章茶匹敌。

那卡亦称纳卡或腊卡,产量较低。

特点1.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汤中带甜,条索紧结黑亮,汤质饱满,茶香纯正,叶底肥厚,色泽墨绿。

特点2.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特点3.拉祜族纯手工传统制茶方式加工,条索紧结、芽头较为瘦小,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高昂、经久耐泡,春秋茶香气更为突出,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

六、那卡古树茶口感特点

那卡古树茶品质特点为:口感饱满,苦涩较显,但回甘较快、较好,香高味浓,山野气较强,茶树品种以小叶种居多,是典型的从石头缝中生长出来的古树茶,干茶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

关于本次那卡古树普洱茶的特点和勐宋那卡古树茶特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