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心得体会,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

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心得体会,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11 01:40:21 / 阅读数量:0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中亚和欧洲之间有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这里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我国北方草原有一条骆驼路,深入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直达欧洲。那是一条被历史尘封,被世界遗忘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茶路兴盛了近200年,是当时重要的国际商道。昔日的边境沙丘恰克图逐渐演变成“沙漠威尼斯”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早在公元16世纪就有出口茶叶的历史。公元1654年,俄国使节拜科夫在北京住了半年多。清政府每天向俄国使团提供一定的普洱茶。在北京与清政府进行贸易谈判期间,巴伊科夫购买了茶叶并带回中国。1674年,中国茶在莫斯科出售。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不仅确定了两国东段边界及其走向,也正式开启了两国的商贸往来。公元1716年,在中国的俄罗斯商队开始交易茶叶。此后,茶叶逐渐成为俄罗斯商队购买的重要商品。

1727年,清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协定》,确定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边界线,丰富了清朝与俄罗斯的贸易形式。从此两国的贸易局面逐步打开,从单纯的商队贸易发展到商队和边贸并存。

随着贸易的发展,查图这个曾经的边境小沙丘,逐渐演变成了沙漠以北的商业“大都市”。它繁荣发展,被俄罗斯和欧洲商人称为“西伯利亚的汉堡”和“沙漠中的威尼斯”。这种繁荣的根本原因是茶叶贸易。当时茶叶是两个大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中国的茶叶传入俄罗斯后,起初只是俄罗斯贵族、富商和文化名人的时髦饮品。到18世纪末,茶已经成为俄罗斯西伯利亚人的日常必需品。在俄土战争和俄法战争中,俄军也装备了中国茶。

从19世纪开始,清政府与俄国的茶叶贸易进入辉煌时期,茶叶出口量逐渐超过棉布和丝织品,居首位。1811年对俄出口茶叶达到8万拍,1820年超过10万拍,占当时两国贸易额的88%。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年说:“在恰克图,中国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而俄方提供的是棉布和毛皮。过去,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100万箱,但1852年达到175万箱,买卖的货物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由于这种贸易增长,位于俄罗斯的查克图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市场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中国茶叶出口俄罗斯主要是砖茶,从云南普洱茶砖开始。普洱茶砖是为适应茶马古道商队的长途运输而生产的,主要销往俄罗斯的鞑靼地区和西伯利亚。俄罗斯人用奶油、盐和香料烹制这道菜。中国其他地方的茶叶也是先做成茶砖,再出口到俄罗斯。

当时经营茶叶的都是非产茶省份的晋商。

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心得体会,探寻近200年中俄茶叶繁荣之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