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论文,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论文,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06 09:01:37 / 阅读数量:0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品种,遵循生态农业要求而建设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丰富茶园的物种。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生态茶园的选择

生态茶园的建园应尽量避开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林或山地。园内空气、水质、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2.建设水肥水土保持的高标准“三包”茶园。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建等梯田茶园,园土挖60cm深,园面外高内低,内侧设蓄水沟。在山顶、谷中、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与蓄水沟连接,在连接处挖沙坑,保证小雨、中雨不离园,大雨、暴雨不洗园。

3.采用改良的品种和好的方法。

生态茶园应选择抗逆性强的茶树品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同时,要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树冠适当修剪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轻危害程度。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论文,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4.绿化公园,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防护林可以设置在茶园的最高地带,周边和有害风口周围。主林带种植2-3排高大常绿乔木,两侧搭配2-3排灌木。在公园道路和沟渠两侧种植行道树;园内宜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遮荫树宜种植豆科树木(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柿树)。不宜种植与茶树争水、争肥或争病虫害的树种。另外,可以在茶园的梯壁上种植匍匐作物(如匍匐兰花),在园内的空地或幼龄茶园套种矮生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扁豆、印度红豆、绿豆、黑豇豆),既可以保护梯壁,又可以剪下绿叶作为绿肥埋起来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叶为主要成分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灌木”和“树茶豆类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培营养,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对上层树木调节下层作物生态因子起到积极作用,大大改善茶园生态条件,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二、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是由多物种、多层次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变,涉及面积大。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必须以最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作为生态茶园的调控指标。调控具体要求:一是茶园有效土层50mm以上,土质疏松,吸水透气性好,土壤相对含水量70%-90%,矿物质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0.1%以上,PH值4.5-6.0;第二,茶园中直射光的比例小,dif的比例大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中,首先要防止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草覆盖茶园,套种绿肥。行间种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在枯水期和雨季前进行。其次,要培育茶园土壤,使土壤疏松,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的耕作深度一般为浅耕5-10cm,中耕10-15cm,深耕25-30cm,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浅耕和中耕可与每个季节除草追肥相结合,深耕可与清除园内杂草和埋草施有机肥相结合。再次,茶园要放养蚯蚓,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2.生态茶园施肥技术。

茶园土壤多为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低。因此,生态茶园应优先施用无害化有机肥(如各种饼肥、人畜粪便、粪肥、粪肥及农副产品等)。),辅以茶树各生长期施用速效肥。

(1)增加春、秋(冬)季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一年中以春、秋(冬)两季的茶叶品质最好,应增加春、秋(冬)两季茶叶追肥的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春、夏、秋三季追肥比例宜为4: 3: 3,春、秋(冬)季茶叶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2)实施平衡施肥。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大元素,还有镁、锌等微量元素。虽然茶树需要量很少,但如果缺乏,就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的质量,所以要平衡施肥。幼龄茶树应培育壮、宽、茂、密的树冠,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一般1-2年生茶树氮磷钾施用比例为2: 3: 3,3-4年生茶树为2: 1: 1,旺长期为3: 1: 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3)幼龄茶园套种使用绿肥。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是就地取材、以园养园、省工省本的有效措施。1-2年生茶园可选择高产绿肥如印度豇豆,3-4年生茶园应选择矮化绿肥如花生、绿豆、黑豇豆。对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在茶树茎干周围剪下、掩埋或撒播作为覆盖物,以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3.生态茶园的修剪

生态茶园的修炒,除了修剪茶树外,还要修剪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以免影响茶树的生长。

(1)茶树的系统修剪

茶树的系统修剪是培育高产冠、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的修剪可分为定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表修剪。

a、整形修剪:幼龄茶树一般修剪三次,第一次在当年8-9月,主茎离地20cm处剪去;第二年春茶后、秋茶前,最后一次修剪时应增加15-20cm。三次定枝后的幼龄茶树,可以用大叶打顶的方式采摘,不要扦插,但不要过度采摘,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增加生产枝密度。

B.轻修剪:一般在每个茶季结束后进行。剪掉冠面5-10cm的鸡爪枝和细枝,提高茶树的发芽能力,减少茶芽的损伤。

C.深度修剪:一般来说,它是

e、台湾割草:骨干枝已全部衰退,新梢较短。对于叶片较多的茶树,春茶后可在地面以上5-10cm处剪去所有枝梢。切口应该平滑,略微倾斜,没有损坏。树干萌出新枝后,经过三次整形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即可正常采摘。割草后的茶园要结合清园深耕翻耕,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的修剪

如果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当树冠和根系过大时,就会与茶树争荣、争水、争肥,必然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应对这些套种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修剪,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实现茶、果、林多元化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生态茶园害虫综合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农药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因此,关键在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病虫害。

(1)茶园禁用农药

严禁在茶园使用的农药有DDT、六六六、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酰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2)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核心,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