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咨询《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上)》。
3.茶叶种植的鼎盛时期。
从隋唐到清朝(581-1911),茶叶生产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繁荣。隋统一全国,修建了连接南北的运河,对唐代经济、文化和茶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茶叶消费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种植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唐朝时期,产茶区分布在15个省。茶园、茶艺师、采茶工相继出现。有些地方出现官办茶园,需要派军队保卫。大茶园的出现,说明一些茶树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经营。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茶经》出版。全书分三卷十节,是中唐以前茶叶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755-79000一本书的来源不仅仅是茶树的形状,还有叶子的颜色,产地,品质,形态特征来知道茶树的品种。唐代茶叶的起源在八出中有所描述,当时的起源达到了与中国现代茶区相同的水平。唐末韩E 《茶经》指出它怕太阳,可以种在桑树下或竹荫下。这些说法与陆羽《四时纂要》的描述是互补的,表明唐代已经积累了关于茶树生长特性、适宜的生态条件、适宜茶树种植的土壤和茶树品种的宝贵知识。
宋代饮茶的习俗相当盛行,茶会、茶宴、茶斗盛行。宋徽宗还亲笔写了《茶经》,其中有个种茶的地方,悬崖必须向阳,苗圃必须成荫,如今的苗圃种树是为了培养茶的荫凉;乐所作《大观茶论》对南方产茶区有详细而丰富的记载,反映了宋代制茶技术中心的南移。茶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产量增加,贡烘也由古竹改为建安。据考证,宋代产茶州有30个,所辖县约500个。产茶区被提升到北纬36度。这一时期,茶树不仅在中国传播,也在国外传播。日本僧人三次来华,取茶籽栽培种植。并使茶树在日本广泛传播和生长。
元代茶区是在宋代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淮南、广东和广西,全国产量约10万吨。
到了明代,耕种面积继续扩大。14051433年,郑和将茶籽带到台湾省茶区。从云南的金池(今保山)、万店(今镇康县北)到山东的莱阳,基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的茶叶产区和有代表性的名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