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人对水质极致追求的传承与演变

古代茶人对水质极致追求的传承与演变

作者:霁苔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6-19 02:07:18 / 阅读数量:0

苏轼的《调水符》中记载的煮茶社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茶人对水品质的极致追求。苏东坡的煮茶社中,书童从不同地点取水,茶的味道便有所不同。这则轶事反映出爱茶人士对水质的高度重视。

一、古人的择水观

水与茶的关系,正如水与酒。自古以来,名酒产地多依赖优质泉水,茶叶亦然。好水方能泡出好茶。从唐代开始,就有古人关于择水饮茶的记载。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水用在山川之上,用在河中,用在井下。”并强调取水时应注意:“接奶泉,石池溢出,瀑布冲泻时不要吃,久吃会得颈病”,即山水要取溢出石池的泉水,而非瀑布急流。陆羽强调水要“活”。

宋朝:惠宗赵霁是第一个提出水标准的人。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清、淡、甜、苦的时候是美的。光是水的本性,难得独处。”蔡襄在他的茶学专著中也提到:“水泉不甘心,能糟蹋茶的滋味。”

明代:戴在《茶录品泉》中写道:“顶泉清而轻,底泉清而重,石泉清而甜,沙泉清而苦,土泉淡而白。不如流于黄石,倾青石无用。漂流者越安静,消极者越好。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清代:乾隆皇帝更是别出心裁。据《冷庐杂记》记载,“(乾隆)作巡,命银桶奉精泉水,尤轻之。据测量,北京玉泉山泉水水质最轻,被朝廷定为‘天下第一泉’”。

古代选水泡茶的观点,水质以清、鲜、淡、甜、苦为主。

二、现代人用水泡茶

古代茶人对水质极致追求的传承与演变

泡茶用水的要求也与古时有所不同。泡茶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 水的pH值: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pH值指标是6.5~8.5,不完全适合泡茶。茶汤的正常pH值都是酸性或弱酸性的,因此泡茶水的pH值不能超过7,要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水。

2. 水的硬度:水有三种:软水和硬水。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低于8毫克的称为软水,含量超过8毫克的称为硬水。用硬水泡茶会使茶汤变暗,使茶味涩,使茶味不健康,失去本色;用软水泡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浓郁高爽,滋味醇厚甘甜。

3. 水的矿物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矿物质,主要以矿物离子的形式存在。多酚是最重要的品质成分。

对于泡茶水的选择,对茶汤品质有特殊影响的不是所选水中含有的特殊成分,而是能够适应茶汤特性,使茶汤品质特性正常体现的水。

在软水稀缺的今天,泡茶、煮茶,纯净水成为更安全的选择。纯净水不仅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污染物等杂质,还能去除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包括钙、镁离子,所以纯水又被称为“软水”。

市面上大部分纯净水都是弱酸性的。PH值越低,茶叶中的儿茶素越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儿茶素会降解。大部分纯净水更适合泡茶。

茶与水的关系很深,科学合理地选择泡茶的水,是爱茶之人的应有之义。

相关阅读

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茶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本文将深入探讨茶文化衰落的原因,并分析年轻人是否应该关注茶文化。一、茶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茶,自古便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
武夷山大红袍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赵普的僧人在武夷山发现了这种的茶树,他认为这种茶树的茶叶非常美味,于是把它带回了寺庙。后来,寺庙的一位和尚喝了这种茶,感到非常舒适,便将其推广开来。从此,武夷大红袍茶便开始了它的传奇之路…
介绍绿雪芽白茶绿雪芽白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白茶。它以其清新、柔和、甘美的味道和香气而闻名。这种茶叶是在福建省福鼎市生产的,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之一。了解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茶界中独树一帜。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探讨白茶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及其种类,旨在揭示白茶文化内涵的价值。让我们明确白茶的内涵。白茶是一种以福建省福鼎市为中心制作的茶类…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最初的药用植物,到如今的时尚饮品,茶叶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变与传承。茶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据传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其叶泡水饮用,自此茶叶进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