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萎凋与摊晾,虽然看似相似,实则蕴含着不同的制茶工艺和化学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茶叶制作中的重要性。
鲜叶的处理:摊晾与萎凋的起点
茶叶的摊晾与萎凋,首先需要将鲜茶叶摊开在竹匾、席子、簸箕或帘子上。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茶叶在静置过程中产生变化,从而降低鲜叶中的水分含量,使其达到制茶的标准。许多人可能会混淆这两个概念,但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制茶工序。
制茶范围的差异
摊晾与萎凋的制茶范围不尽相同。符合摊晾标准的茶叶,通常用于制作绿茶、黄茶、黑茶以及普洱茶毛茶。而符合萎凋标准的茶叶,则多用于制作青茶(乌龙茶)、白茶和红茶。
鲜叶的变化:生命延续与界限的划分
鲜叶采摘后,其生命并未立即结束。在一段时间内,鲜叶仍会进行光合作用,但随着水分和养分的减少,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水分开始均匀地分散到叶片和叶梗的各个部分,最终导致鲜叶丧失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摊晾与萎凋的界限。这个界限决定了鲜叶的处理方向。鲜叶摊放后的走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字路口:
- 到“点”直接杀青:走向绿茶、黄茶、黑茶;
- 到“点”继续萎凋:走向乌龙、白茶、红茶。
判断“点”的条件
判断摊晾与萎凋的“点”的条件是,鲜叶是否仅发生物理变化,而化学变化尚未开始。相比摊放,萎凋过程中鲜叶的化学变化更为复杂。
摊晾与萎凋的化学变化
摊晾过程中,鲜茶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即水分自然蒸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茶叶散发出青草气味,并使其表面光泽变深。而萎凋过程中,鲜叶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伴随着化学变化。
萎凋过程中,鲜叶的水分减少,叶片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使得鲜叶的青草气消退,产生清香,并有花香或水果香。
不同茶类的萎凋程度
在我国,白茶、红茶、青茶等茶类制作中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萎凋,但程度各不相同。白茶萎凋程度最重,鲜叶含水量要求降至40%以下;红茶萎凋程度次重,含水量降至60%左右;青茶萎凋程度最轻,要求含水量在68-70%之间。
萎凋与发酵的化学作用
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与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密切相关。萎凋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鲜叶与枝梗的含水量,促进酵素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与茶叶的品质息息相关。
摊晾与萎凋在茶叶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两者的差异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茶叶制作的工艺,从而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大益普洱茶系列:7452、7572、7752等茶品差异解析及选购指南
2025-05-30 08:18:34武夷山大红袍茶叶价格解析:品种、品质与影响因素
2025-05-18 17:35:40成为茶艺达人的十个关键技巧
2025-07-02 02:12:57茶叶店营业员工资待遇「茶叶店营业员工资待遇如何」
2025-06-27 04:40:58普洱茶四季饮用指南:品质差异与选择技巧
2025-06-25 04: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