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比如茶为什么分成七份,以及如何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七份。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数学知识的巧妙运用。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
一、品茗之道:为何茶要分成七份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舌底鸣泉。很多人误以为喝茶就是牛饮,而实际上,真正的品茗之道并非如此。在喝茶时,我们应该小口慢饮、回转缓咽,让茶汤在口腔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充分感受茶香。为何要将茶分成七份呢?
我们要了解喝茶时的口腔感受。当我们喝饮料时,液体从舌尖沿着舌面滑入口腔,少部分则由舌面向两侧滑落,和牙床接触,大部分则由舌面向后方滑进喉咙去了。这种急速匆忙的喝法,在喝茶时叫牛饮;在饮酒时叫干杯。牛饮和干杯都是糟蹋好茶、浪费美酒的行为。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为了避免牛饮干杯的缺失,我们需要小口慢饮、回转缓咽。当茶汤喝入口中,必须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开。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机会浸淫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当要吞咽时,口腔必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被压迫出来,并会生成泡泡的感受,这样的现象就叫鸣泉。
这只是技术性鸣泉,不一定饮茶如此,喝任何饮料亦可如此。品饮到五六十年以上陈期,先期以前的普洱茶,如不知年的红芝普洱茶、同庆老号圆茶、末代生紧茶等,茶汤已经极为柔和,有香无味的境界。其茶汤经过口唇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涌出细小泡泡的感受。这种舌下生津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经过长久陈化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尤其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也因为茶单宁在陈化过程中,经氧化消失了,已经不能刺激两颊或舌面生津。生津过程更加缓和持续,生津现象更加细致轻滑,生津感受更加柔顺安祥,生津艺境则仙扬道化,阶及无为了。
二、七子饼的由来:为何只装七张饼
在普洱茶的历史中,有一种独特的包装形式——七子饼。为何七子饼只装七张饼,而不装八张或六张呢?
原来,这与我国古代马帮运茶的历史有关。以前,马帮运茶时,一匹马托六十斤,一边三十斤。为了方便运输,马帮将茶叶分成六堆,每堆再分七份,每份基本是357g。然后将最终每份压成饼,七个用竹笋壳包起来,就是七子饼。单独一个一个卖就是圆饼。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数学知识的巧妙运用。在品茗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小口慢饮、回转缓咽,感受茶汤的细腻口感;在包装设计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使茶叶的运输和销售更加便捷。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云南七子饼普洱茶怎么看年份-普洱七子饼什么意思
2025-07-07 01:03:45云南七子饼茶:价格解析、市场趋势与投资攻略
2025-07-30 03:15:19勐海七子饼茶2007年价格解析:特点、价值与对比
2025-07-12 03:14:53云南七子饼茶普洱熟茶357克价格-云南普洱茶紧条茶与泡条茶的区别是什么
2025-07-03 01:59:02下关甲字沱茶与云南七子饼茶价格及区别解析
2025-05-09 11:36:33